對於有摺疊屏手機的人來說,摺疊屏沒有使用體驗幾乎是不爭的事實。但對於想要買摺疊屏手機的人來說,蠢蠢欲動的小火苗卻很難被掐滅。
廠商為了推廣,彼此之間僅在具體參數上互相傷害,但默契地對摺疊屏手機大放溢美之詞。另一方面,屏幕摺疊的體驗,大屏幕看影片的體驗,又必須上手才能了解。
一旦上手,你大概率會產生一種「被騙了」的感受。原因很簡單,摺疊屏的槽點可太多了。
1)高頻用到的竟然是外屏
拿到摺疊屏之後,你可能會頻繁開合,但新鮮勁一過,事情開始不對勁了。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拿起手機都是在做什麼,大概分為三類:
-做些什麼:刷朋友圈、刷微博、刷短影片、閱讀,通常需要一些時間
-做點什麼:掃碼、付款、處理即時消息,處理得越快越好
-什麼也不做:下意識解鎖手機,隨便打開幾個APP,然後關掉手機
對於「做點什麼」和「什麼也不做」的情況,很明顯通過一塊外屏就能應對。內屏也可以用,但沒必要。特別是掃碼、付款這樣的事情,打開摺疊屏很明顯多此一舉,除非你想在排隊掃碼的時候告訴所有人,你用的是7000元的摺疊屏,周圍人的反應很可能是「麻煩讓一讓」。如果你刷手機只是下意識行為,也就是「什麼也不做」的情況,事情就更詭異了。你本來就不知道點亮手機該做甚麼,為什麼還要再把屏幕展開呢?
所以,在你的生活中,一塊摺疊屏手機,主要是作為一個直屏手機在使用。注意,這是一款「雙層」直屏手機。
2)內屏適配太勸退
那麼「做些什麼」的情況下,摺疊大屏總能大展身手了吧。想多了!
分屏刷B站、刷朋友圈,是廠商們炫技的重點,但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們有幾個真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?值得懷疑。一邊看內容,一邊看評論,聽起來很舒服,但只要你把評論這側一關,另一側屏幕的內容就重新刷新了。我微博刷了10分鐘,把舊內容重看一遍才能回到最新位置。其他APP總不會這樣吧,不知道,畢竟適配的APP也不多。大家不經常打開的辦公軟件,適配應該好一些。
當然,如果你覺得是我矯情,那可以試試iPad,我先感受一下什麼叫分屏體驗。看影片屏幕是夠大了,但大黑邊也更大了,有的摺疊屏展開後刷B站,影片畫幅跟外屏比難分伯仲,一眼看過去全是黑邊。
刷短影片總該真爽了吧,影片確實更大了,但你原來單手就能切換影片,現在得兩手操作。廠商平時談手感,談握持舒適度,這時候全部拋之腦後了,我還是換回外屏得了。玩遊戲更慘,MOBA遊戲視野直接縮短,吃雞遊戲的多指操作基本不可能,還有的畫面被拉伸,就當玩個新遊戲了。
對了,摺疊屏散熱本就不如普通手機,大屏發熱只會更嚴重。你要想戒遊戲,摺疊屏還真是個好選擇。
3)摺疊屏不是消費級產品
摺疊屏誕生是徹底自上而下的,典型地「創造需求,滿足需求」。移動互聯網的生態都是圍繞小屏的手機來構建的,現在再把它們搬到一個大一半的屏幕上,不僅僅是適配這麼簡單,甚至可能牽連到大家使用手機的方式和習慣的遷移。然而,這個過程已經有了結果,就是平板電腦。
摺疊屏之所以被不遺餘力地推廣,更像是廠商秀肌肉的行為,一場給投資人、渠道夥伴和用戶表演的大秀。作為普通用戶,我們坐好小板凳看著表演就好了。
轉自: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834505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